国产IGBT初步得到可靠验证!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上半年数据成果发布
原标题:国产IGBT初步得到可靠验证!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上半年数据成果发布
9月17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以下简称“平台”)2023年上半年数据成果发布暨III期设计的具体方案审查会以“线下+线上”方式在北京召开。
会议聚焦平台建设运营以来取得的良好实践,发布共享2023年上半年实证实验数据成果,听取审议平台III期设计的具体方案,交流讨论实证实验数据成果,对光伏、储能先进设备、产品、方案开展对比研究,为行业和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及实证研究。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小平主持会议。平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投光伏(储能)创新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庞秀岚出席会议。
会上,国家电投光伏(储能)创新中心产业检测与数据分析中心主任崇锋对平台2023年上半年运作情况和实证实验数据来进行介绍和分析。从气象环境实测成果、组件实证成果、逆变器实证成果、支架实证成果、储能产品实证成果、光伏系统实验成果、储能系统实验成果七个方面剖析实证实验数据,将平台2023年上半年实证实验数据与去年同期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得出设备衰减产生的效能差异性及服役时间增加凸显的设备可靠性等多项结论。
高校学者、平台学术委员、行业专家等对平台2023年上半年实证实验数据整编分析及报告给予高度评价,都表示此次数据成果发布在有效采纳往期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基础上,不断挖掘研究数据深度,拓展分析维度,受到行业高度关注。
平台通过连续一年半时间的对比验证研究,揭示了高纬度寒温带地区存在的如太阳直接照射组件背面、逆变器低负载区间运行时间较长等客观规律,为平台后期设计优化与产品升级提供数据支撑,为不同典型气候下实证实验研究先行先试,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III期设计的具体方案,在场专家一致认为III期方案设计充分汲取了平台I期、II期的设计经验,切实将前序工程建设、运维、数据分析期间的经验反馈应用到方案中,形成了以设计规划指导实践、以实践经验促进设计优化的良好模式。
平台切实考虑到目前政策研究需求和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选型涵盖全面,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方案设计科学严谨,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平台将一如既往发挥丰富的电站设计、建设运维等经验优势,持续做好后期方案设计,高质量打造全球一流实证实验平台。
在技术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先进数据分析方法”“数据采集、整编、数据报告自动生成方法”等结合各自专业开展讨论研究,从大数据分析、实时数据采集整理、多维模型优化等方面为平台高水平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司、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平台学术委员会,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国家电投光伏(储能)创新中心、黑龙江黄河公司有关人员,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索比光伏网、国际能源网、光伏們等媒体参加会议。
辐照:2023年各月累计辐照量较去年同期对比降低,特别是2023年4月份较去年同期对比水平面、倾斜面累计辐照量分别低10.39%、12.33%。
背面辐照占比:2023年雪地场景为未完全覆盖雪地,雪地背面辐照占比为27%—30%,较去年同期相比低20%—30%。
温度:高纬度地区环境和温度较低,2023年平均温度2.96℃,2022年平均温度1.75℃;从温度分布看,2023年环境和温度在25℃以下运行时长占比为91.83%,2022年占比为91.28%。
发电特性:2023年与去年同期对比不同技术类型组件发电量规律一致,2023年TOPCon、IBC分别较PERC高1.2%、0.75%,2022年TOPCon、IBC分别较PERC高0.97%、0.39%;N型组件随着运行年限增加,发电量优势突出。
温度特性:组件温度主要分布-15-45℃,2023年组件运行温度不高于25℃运行时长占比为72.11%,较去年同期对比低0.3%。
电压特性:2023年组件最低运行温度较去年同期低4.26℃,电压较去年同期高67V;组件最高运行温度较去年同期高4.45℃,电压较去年同期低15V。
发电特性:2023年与去年同期对比不同技术类型逆变器发电量规律保持一致,同比发电量差异在0.5%以内;集散式逆变器2022年由于策略原因箱变低压侧未达到1.1倍限功率运行,发电量较组串式逆变器低4.19%;2023年策略优化后发电量较组串式逆变器低1.14%。
逆变器效率:不同技术路线逆变器逆变效率达到厂家承诺值,均在98%以上;国产IGBT元器件逆变器经过一年多户外实际工况条件下运行,与进口IGBT元器件逆变器效率相差在0.1%以内,且没有故障。
负载率:高纬度地区不同技术逆变器在0-30%负载区间平均运行时长占比在45.8%左右;不同技术逆变器在30%负载下实测效率较实验室效率低,特别是在5%负载下实测效率与实验室效率相比低9.59%左右;理论计算0-30%负载区间效率增加1%,累计发电增益为1.03%。
发电特性:2023年与2022年不一样支架发电量趋势基本一致,跟踪支架整体发电量较高,其中2023年双轴支架、垂直单轴支架、斜单轴支架(25°倾角)、分别较固定支架单位兆瓦发电量高30.38%、22.22%、21.21%。
背面辐照占比:受背面应用场景影响,与2022年同期相比,不一样支架背面辐照占比下降;跟踪支架受地面应用场景影响较大,1月份与2022年同期对比,跟踪支架差异12%左右,固定支架差异4%左右。
故障率分析:不一样跟踪支架与去年相比整体故障率偏低,未出现大规模设备故障 。
发电特性:2023年发电量与去年同期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发电最高的三种典型方案为:双轴+组串式逆变器+双面组件、平单轴+组串式逆变器+双面组件、斜单轴+组串式逆变器+双面组件。
系统效率:2023年上半年平均系统效率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相差在1%以内。
集成不一样支架组合方案:不同类型支架在相同辐照强度下功率存在比较大差异,固定支架+平单轴支架组合可大大降低中午上限功率,减小限功率情况,设计可开展不一样支架组合,减少中午限功率运行。
系统效率:经过一年多户外实际工况条件下实证,锂电池实测电池效率均在94%以上,液流电池实测效率为76.32%,功率型储能电池效率均超过94%,实测值均能达到厂家承诺值。
可靠性:储能电芯温差基本在10.5℃以内,电压差在0.5V以内,与去年同期对比差异基本一致,基本满足规定的要求。但2023年上半年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堆发生漏液。
光储利用小时数:5MW光储系统设计多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000h,2023年上半年实测利用小时数为1722.2h;10MW光储系统设计多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500h ,2023年上半年实测利用小时数为1409.6h。
光储系统控制策略优化:实验发现储能系统随光伏逆变器启停,光伏逆变器停止工作后储能仍有较多的剩余电量,次日早晨光伏启动后,储能存在短时大功率放电的现象。经过仔细修改光储系统的控制策略,储能可以在光伏停止出力后继续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