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投资角度看光伏支架
随着2020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今年又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以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将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与市场空间。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报告指出,到205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电源,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50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59%。 “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光伏装机新增规模预计在70-90GW。另IRENA预计,到2050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载体,光伏发电占主导地位,其中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8000GW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仇保兴表示:预计到2060年,我国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多万亿元。未来30年,也就是每年5万亿投资增量,能预见,中国光伏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光伏电站“三大件”包括组件、光伏支架和逆变器,其中组件投资占比最高,占电站总投资50%左右,光伏支架占20%左右,逆变器占10%左右。从资本投资角度来说,国内组件和逆变器行业竞争已经很激烈,其中组件20几家上市公司,逆变器10几家上市公司,均已形成寡头或者巨头。而国内的光伏支架企业,主营业务是支架的上市公司还不多,作者觉得:从光伏支架占电站投资的比重来看,这个行业的体量和潜力都非常大,绝对是万亿级市场,未来三五年,至少能支撑四、五家上市公司。
光伏支架目前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固定支架是三角支撑的钢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最高,但发电量受限制,不能跟着太阳的角度而移动。跟踪支架顾名思义,可随着太阳的直射角度而移动。根据业内统计,跟踪支架能增加10%-25%的发电量,而且具有恶劣天气保护功能。虽然跟踪支架在安全稳定性上与固定支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平价上网时代一定会成为大势。
笔者主要跟大家讨论如何看光伏支架或者说光伏支架企业。首先要明确,光伏支架在光伏电站中最大的作用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安全、稳定支撑的作用。基于当前光伏电站投资收益角度分析又赋予了支架企业新的任务:在保证安全、稳定支撑作用的前提下,怎么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发电量。
目前,国内跟踪支架2020年在地面支架中的渗透率仅为16%不到,但是中东占比已经80%以上,美国约80-90%,欧洲约60%。影响国内跟踪支架发展速度因素,作者觉得有三大因素:1、在2020年之前,国内大型集中式电站部分没有并入国家电网,换言之就是未达到平价上网,虽然增加了发电量,但属于弃光浪费,没有增加光伏电站投资方的收益,尤其我国西部地区弃光较严重。2、前期投资所需成本高。按1W来算,固定支架的投资所需成本是0.3元左右,跟踪支架的投资所需成本在0.5元左右。3、安全、稳定性较差,维护成本高。这一点也是国内跟踪支架最大的“痛点”。
这个时候,一些看官会问:美国是如何来解决支架的安全稳定问题的?作者觉得:是利用增加跟踪支架主轴的用钢量的办法来增加安全性。因为美国社会用电成本相比于光伏系统发电成本高很多,所以在光伏电站成本上多投入一点,几乎能忽略不计。国内则不同,国家把社会用电价格控制在0.5-0.6元,光伏电站的业主方或投资方会考虑这个经济账是或否能算过来,所以从电站投资商角度来看,降本增效是重要考虑因素,和安全稳定性同步考虑取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目前国内做光伏跟踪支架的企业,从整体研发成果看,暂还没再次出现特别有突出优势的,整体同质化竞争较严重,很多设计思路和方案还在模仿国外路线,目前大多采用“多点驱动方式”,好处是相对增加了跟踪支架的安全稳定性,但是成本更高了。另外,从全球第一的NEXTracker和国内上市公司中信博技术人员构成来看,院士、博士等高精尖的人才也并不是很多。
跟踪支架的难点作者觉得有以下两点:1、研发路径难突破。常规的跟踪支架由三大系统构成:驱动系统(驱动器)、控制管理系统(控制器)、骨架结构系统(骨架),这三大系统中,驱动和控制是重点。这其实和燃油汽车非常类似。为什么中国的燃油汽车一直赶不上德国和日本?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国内的燃油汽车起步晚,关于燃油汽车的发动机技术等发明专利已经被国外封锁。跟踪支架也同理,驱动器作为国外封锁的专利,国内企业使用有局限,必须另辟蹊径,发明更存在竞争力的产品专利,使得成本更低、安装更简便、驱动力更大、故障率更小等,这是非常有难度的。2、需要项目经验积累。国内支架基本都是“私人订制”解决方案,以确保光伏电站25年常规使用的寿命,一个项目一个设计的具体方案,同时需要光伏支架企业的技术人员具备大量的实战经验才能做出更准备的分析和更匹配的方案。也从侧面反映跟踪支架的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
从支架企业的上下游关系来看,上游是大型钢材厂、钢贸商,下游是国家电力系统的“五大四小”及地方国企、上市民营等。例如:一个亿的国内支架项目订单,合同签订后下游企业或者说业主方会付10%-30%的预付款,支架企业拿到预付款后再进行采购,采购部分中50%左右是钢材(几乎没账期),接着进行生产,生产周期约30-40天,运输时间约一周,货到项目地之后进行验收,这样一个时间段业主方会再付部分款项,加之前面的预付款,支架企业此时合计应该能拿到70%的款项,然后由专业的安装队来安装约15-20天,安装好后再进行约一周的调试。最终调试后按正常来说,应该付剩下30%(其中5-10%质保金一年)的尾款,但是这30%的尾款在国内就很也许会出现拖欠(一般2-6个月不等)。支架企业的毛利率本身不高,固定支架约15%左右,跟踪支架约26%左右。业主方拖欠的尾款就是支架企业的毛利润。但从项目周期上看,周转率非常快,一个亿的项目,三个月肯定做完了。这样从投资回报率角度看,一个亿的现金流,一年可以撬动四亿的营收。投资回报率还是十分好的。光伏行业一出生就带有全球属性,国内支架企业更倾向于做国外市场,因为国外毛利率通常比国内高出三到五个百分点。货到项目地后,基本就能拿到3-5个月的远期全额信用证,加之还有约10%的出口退税。算下来,国外基本上2个月周转一次,相当于一个亿的现金,可以撬动6个亿的国外营收。
目前国内光伏支架公司竞争还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激烈的,笔者考察了大多数厂家,均以多点驱动为主,主要在结构、控制、驱动等方面做一些技术更新和迭代。其中华鼎新能源率先实现主动安全技术应用,在结构、控制、驱动三大系统基础上研发出专门应用于的制动器产品,针对性的解决了风致共振问题,实现了跟踪支架的主动安全。华东勘测设计院(中国电建二级子公司)对华鼎带制动器的跟踪支架“单点驱动+多点制动”模式给了高度评价:多点支撑是同步补充钢结构固有刚度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案。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组件。前面提到,全球十大组件公司,中国有六、七家排在前面的。但国内光伏支架企业整体还相对偏弱,全球第一、二的支架企业都是美国企业。他们80%的业务也大多分布在在北美地区。对于全球光伏格局来说,中国和美国占半壁江山还多,相对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国家、南美国家、中东地区、非洲地区等都处于刚起步阶段,未来的光伏产业增量巨大。
综合上述介绍,作者觉得国内光伏支架企业把握住两点最重要:1、保证支架安全、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核心发明,降低支架成本总投入。2、国外市场的布局及渗透率。至于目前的支架企业营收是2亿还是5亿,站在资本投资的角度考虑,作者觉得都不是问题,因为目前市场上的订单足够多、体量足够大。当前只是光伏大浪潮下的一波,真正的光伏行业大爆发应该在未来的5年、甚至8年以后,当光伏发电成本和储能成本之和低于煤炭等有色能源发电的成本,才真正是光伏行业大爆发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