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帝国:二次元宇宙里的世界格局
如果还有另一个地球,那另一个地球会是啥样子?会组成一个世界性的联邦,还是会深化成两极争霸的格局?是会演变成三足鼎立的动态平衡,还是会如中世纪的欧洲或是日本战国时代那样群雄割据?的确,历史既然已经如此,它便不会是别的样子,但在二次元的天地里,人们却能够最终靠手中的铅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平行宇宙,并在这些架空的世界里描绘出一条又一条同样精彩纷呈却风格迥异的时间线。
然而无论这些时间线如何夸张、如何天马行空,却总会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革命机valvrave》的环大西洋合众国,到《Buddy Complex》的大佐基利亚共和国,那些或混乱或稳定的平行宇宙中到底有什么秘密?或许答案正隐藏在那些或凌乱或整齐的国界线中。
战争给人以创伤,但没有战争的世界似乎同样让人乏味。从这个意义上讲,“三次元”中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的世界国就显得过于单调沉闷了。在二次元的架空世界中,地球上往往会并存着几大势力,最简单的当然是两极格局。
《Buddy Complex》中的两极格局最为纯粹——2088年,世界分成了两大势力:自由条约联合与大佐基利亚共和国。其中自由条约联合的领土大致包括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日本北部;而大佐基利亚共和国则大致包括现实世界中的前苏联、中国、东南亚的中南半岛部分及朝鲜。除此之外,大佐基利亚共和国所控制的地区尚包括东欧、北欧、东南亚的马来群岛部分以及除日本北部外的第一岛链。两国之外,剩下的非洲、中东、印度及拉美均不成体系,在世界的政治地图中处于空白的中间状态。
不难看出,自由条约联合与大佐基利亚共和国的设定几乎是现实世界冷战格局的翻版。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称“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次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份被后人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这两次演说与宣读成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9年,美国协同西欧、北美主要国家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作为对此的回应与反击,苏联于1955年协同大多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华沙条约组织,冷战格局的西段边界由此定格。与欧洲的“铁幕”相对,在亚欧大陆的东部还有一道不那么出名的“竹幕”悄然落下。
可以说,《Buddy Complex》中大佐基利亚共和国的疆域,正是以现实世界冷战时期的“铁幕”加“竹幕”为底本,外加上北欧与西北太平洋的一连串岛屿;而自由条约联合则基本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现实世界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强国的叠加。由此看来,《Buddy Complex》的背景虽然围绕着一个源于中亚的架空资源“Nectoribium”展开,但其格局却正是冷战时期现实世界的缩影。
《革命机valvrav》中的世界在环大西洋合众国(ARUS)与多尔西亚军事盟约联邦这一两极格局的基础上加入了相对较弱的第三方,一个中立小国吉奥尔(J.I.O.R)——吉奥尔的版图相当于现实世界的哪个国家,不用多说。
在《革命机valvrav》,环大西洋合众国的版图除整个美洲和冷战初期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外,还囊括了大西洋沿岸的非洲国家,将“环大西洋”打造成了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这可是现实世界从未完成的一项“壮举”;而多尔西亚军事盟约联邦在失去了中国的基础上又囊括了中东、北非,这些地区在现实世界也大多有过新苏联的历史。可以说,这两人部日漫也折射了日本漫画家心中的更完美一些的两极格局吧……
在日漫《革命机valvrav》中的两极格局已然浮现了三极化的倾向,毕竟在“三次元”的《1984》中,与大洋国、欧亚国并齐的东亚国也是在前两大强国的夹缝中渐渐发展出来的。那么在二次元的架空世界里,有没有三足鼎立的设定呢?当然有,而且相比于两极格局,三足鼎立的局势具备更多的可能性,也因此更容易为作者所采用。
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反叛的鲁路修》。在这个架空世界中,地球的版图分裂成三块:神圣不列颠尼亚帝国、欧洲联盟(EU)与。从神圣不列颠尼亚帝国的国名就能得知其原型为现实世界鼎盛时期的大不列颠帝国,但在领土上神圣不列颠尼亚帝国的主要领土却主要是北美以及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帝国治下的拉丁美洲;欧洲联盟与现实世界的欧盟类似,但整合了俄罗斯与非洲——或者说是曾经欧洲各殖民帝国的非洲殖民地;的疆土则相当于极盛时期的中原王朝及其藩属国,甚至其北部边界都一度回归到了清帝国鼎盛时期,在此基础再加上印度次大陆与中东。
《反叛的鲁路修》从国家设定与世界局势两方面都与《1984》极为接近。在《1984》中,三大国之间有一片以丹吉尔、布拉柴维尔、达尔文港和香港为四角的中间地带,而《反叛的鲁路修》中随着欧洲联盟的分裂,北非与中东甚至是俄罗斯则在战争中被神圣不列颠尼亚帝国占领,看来动荡地区的设定确有突破次元壁的能力。
与《反叛的鲁路修》相似,《高达00》中同样也是三足鼎立的格局。《高达00》中,处于24世纪的人类已经建成了三条由巨大的轨道式升降梯所组成的巨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而依托这三大升降梯,世界也分裂成了三大阵营:以美国为中心世界经济联合(Union)、以欧洲为中心的新欧盟共同体(AEU)、以东亚、俄罗斯、印度为中心的人类革新连盟(HRL)。
比较特殊的是,莫斯科从俄罗斯独立出来并加入了新欧盟共同体,亚洲与欧洲的自然边界由此成为政治意义上的边界;而在三大阵营之外还有一个位于中东的阿扎迪斯坦王国,基本对应着现实世界中的西亚地区。在《高达00》中,阿扎迪斯坦王国因为内部的派系争斗而濒临解体,从这一动荡地区的设定依然能看到《1984》的影子。
在“高达系列”的另一部作品《高达seed》中,世界的设定在三足鼎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更多的小型势力。《高达seed》中人类已经组成了地球联合,但在地球联合中同样存在着勾心斗角,其中强大的三大派系分别是大西洋联邦、欧亚联邦与东亚共和国。除此之外,世界还存在着南美合众国、南非统一机构、大洋洲联合与赤道联合等建立在动荡地区的政权,显然这一设定再次与《1984》中的世界格局相吻合。
“高达系列”并不以这些阵营之间的战争为主线,不过其政治格局的设定却与《1984》一样,基本遵遁了美国、欧洲/苏联(俄罗斯)与东亚三大中心的传统,同时普遍将非洲、西亚地区、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设定为相对动荡的地区——这一设定也算是架空世界中三足鼎立的“模板”了吧。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的设定显然相对多元化——世界寒冷化导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漫长的战争将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形成了以下国家:美国统一北美洲,成立了北美合众国(USNA);原苏联加盟国重组成了新苏维埃联邦;中国基本统一了曾经的藩属国组成了大亚细亚联合;印度统一了印度次大陆并占领了中亚、伊朗,建立了印度·波斯联邦。除了以上四个国家之外,其余各个地区的小国分别“抱团取暖”形成了诸多小型的联邦或军事同盟。
值得注意的是,《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中的欧洲并没形成一个整体而是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但其分界线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的“铁幕”而是法国与德国的边界线。即便如此,东欧与西欧还是没能分别实现统一,于是整个欧洲地区在各自为政的背景下愈加衰弱。与欧洲境遇相似的还有非洲和除巴西之外的南美洲,尤其是非洲几乎成为一盘散沙,残存的政权以城市为中心,几乎倒退到城邦时代。
在对于欧洲的态度上,《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与《反叛的鲁路修》相似但更为彻底:《反叛的鲁路修》中的欧洲只是在战争中被神圣不列颠尼亚帝国渐次侵占,而《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干脆将整个欧洲划定为动荡区,其境遇甚至不如阿拉伯地区与东南亚地区。
不过比文化的角度来看,《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世界中“重新洗牌”的力度显然不够彻底,除了欧洲不再是世界上重要的一极外,美国、苏联(俄罗斯)与中国依然是世界三大核心力量,与其它作品中三足鼎立的格局并没有本质差别。相对而言,《强袭魔女》的设定就要复杂得多。
《强袭魔女》是以人类共同的敌人——异形军的入侵开始的。这种异形军以机械生物融合体的形态出现,带有浓浓的蒸汽朋友色彩,而故事中的人类也的确刚刚迎来魔法世界的蒸汽革命。《强袭魔女》的架空世界里小国林立,但通过国名可能轻易锁定其在现实世界中所对应的国家。
卡尔斯兰德对应德国,不列颠尼亚自然对应英国。扶桑皇国不用问是日本,利比里昂合众国、罗马涅公国、欧拉西亚帝国分别对应美国、意大利和俄罗斯,连国体都与现实世界如出一辙。比较特殊的是威尼西亚公国对应丰威尼斯共和国,从这些国家的组成来看,《强袭魔女》除卡尔斯兰德带有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影子之外,全世界基本与一战前夕的现实世界相吻合,而四分五裂的东亚,也大体符合被划分出大量势力范围的清帝国了。
当然,《强袭魔女》毕竟是一个架空的魔法世界,其自然环境也与现实世界中有所差别,比如美国西海岸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半岛,加勒比海是一片大陆,阿拉斯加则与北美大陆通过一条狭长的地峡相连——但是通过统一印度次大陆、印度支那及非洲各国的版图来看,依然还是一战前夕的现实世界。
通过对以上诸多二次元作品的分析,能够准确的看出架空世界中的世界格局也并没脱离现实世界中的政治地缘,如果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区别,也无非是其“底本”选择在了不同的时代。两极世界基本是现实世界美苏冷战的缩影;三极格局则大多是美欧(苏)中三极,而中国常常扮演三极中相对弱小的角色;多极格局或者以三极格局为基础进一步演绎,或者直接套用一战时期的世界版图。
动荡地区的设定也相对一致:非洲、中东、印度、东南亚,以及部分作品中的欧洲,从中不难找到现实世界的另一种缩影。在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的“陆心说”中,地球被分为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自伏尔加河到长江、自喜马拉雅山脉到北极之间是亚欧非三洲这个“世界岛”的核心,也即心脏地带;而“世界岛”外侧的又分为两个新月型的边缘地带,从德国经土耳其、中东、印度到东亚是为内新月地带,“世界岛”以外的大洲和海岛则属于外新月地带。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在“陆心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边缘地带论”,认为欧洲沿海地区及西亚北非地区是世界战略格局中最重要的边缘地带。这一地区处于陆权与海权的中心,战略位置很重要,也因此怀壁其罪,安全问题突出。从二次元作者们对各自架空世界中动荡地区的设计来看,倒也基本符合“边缘地带论”。相比之下,欧洲的分裂倒有些想是现实世界中欧盟分分合合的缩影了。
不过也有不理睬这些地缘政治学的作品。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认为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美国处于世界最优位置,但在《攻壳机动队》中,美国却分裂成了帝国主义美利坚、美利坚合众国及美苏联合,在北美大地上演了一场“三国演义”。中国倒是由此变成全球第一大国,不过或许因为《攻壳机动队》中爆发过核世界大战,几大洲的轮廓也有了变化,从地图中不难相像核武器带给世界的巨大创伤。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约是中国北京乃至于河北都变成了一片内陆湖,不过这一段海岸线的起因倒不是核武器,而一颗巨大的陨石。在故事背景中,这颗陨石不偏不倚砸中了帝都,反倒成为民主进程最强有力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