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系统的三大主要部分介绍
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从技术角度定义可大致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 、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应用场景非常多,我们常见民用航拍、巡线、植保,军用的侦查,中继、打击,警用巡逻,监视等。随着民用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
无人机系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地面站、飞控以及无线通信链路。链路系统是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空地双向数据传输通道,用于完成地面控制站对无人机的远距离遥控、遥测和任务信息传输。遥控实现对无人机和任务设备做远距离操作,遥测实现无人机状态的监测。
任务信息传输则通过下行无线信道向测控站传送由机载任务传感器所获取的视频、图像等信息,是无人机达成目标的关键,质量的好坏必然的联系到发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
无人机地空数据传输过程中,无线信号会受到地形、地物以及大气等因素的影响,引起电波的反射、散射和绕射,形成多径传播,并且信道会受到各种噪声干扰,造成数据传输质量下降。 在测控通信中,无线传输信道的影响随工作频段的不同而异,因此第一步是要了解无人机测控使用的主要频段。无人机测控链路可选用的载波频率范围很宽。低频段设备成本较低,可容纳的频道数和数输速率有限,而高频段设备成本比较高,可容纳较多的频道数和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无人机链路应用的主要频段为微波(300MHz~3000GHz),因为微波链路有更高的可用带宽,可传输视频画面,它所采用的高带宽和高增益天线抗干扰性能好。不同的微波波段适用于不同的链路类型。 无人机通信链路需要用无线电资源,目前世界上无人机的频谱使用的主要集中在UHF、L和C波段,其他频段也有零散分布。一般来说,VHF,UHF,L和S波段较适合于低成本的短程无人机视距链路;X和Ku波段适用于中程和远程无人机的视距链路和空中中继链路;Ku和Ka波段适用于中远程的卫星中继链路。
目前,我国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初步制定了《无人机系统频率使用事宜》,规划840.5~845MHz、1430~1444MHz和2408~2440MHz频段用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其中规定: 1.840.5~845MHz频段可用于无人机系统的上行遥控链路,其中,841~845MHz也可采用时分方式用于无人机系统的上行遥控和下行遥测信息传输链路。 2.1430~1446MHz频段可用于无人机系统下行遥测与信息传输链路,其中1430~1434MHz频段应优先保证警用无人机和直升机视频传输使用,必要时1434~1442MHz也能够适用于警用直升机视频传输。无人机在市区部署时,应使用1442MHz以下频段。 3.2408~1440MHz频段可用于无人机系统下行链路,该无线电台工作时不得对其他合法无线电业务造成影响,也不能寻求无线、无人机链路系统组成
T)和天线。机载数据终端包括RF接收机、发射机以及用于连接接收机和发射机到系统其余部分的调制解调器,有些机载数据终端为满足下行链路的带宽限制,还提供了用于压缩数据的处理器。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有时也要求采用具有增益的定向天线。 链路的地面部分也称地面数据终端(GDT)。该终端包括一副或几副天线、RF接收机和发射机以及调制解调器。若传感器数据在传送前经过压缩,则地面数据终端还需采用处理器对数据来进行重建。地面数据终端可以分装成几个部分,一般来说包括一条连接地面天线和地面控制站的本地数据连线 以及地面控制站中的若干处理器和接口。 对于长航时无人机而言,为克服地形阻挡、地球曲率和大气吸收等因素的影响,并延伸链路的作用距离,中继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当采用中继通信时,中继平台和相应的转发设备也是无人机链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无人机和地面站之间的作用距离是由无线、什么是军用数据链?
最早的数据链是美军用于防空系统。最早把部分雷达站、防空导弹发射阵地和防空指挥
之间创立了早期的军用数据链。运用电脑网络技术,可以把防空指挥系统的反应时间从过去的10分钟提高的15秒。带来的好处自然是划时代的。后来用同样的技术和网络,把整个北约在欧洲的80多个防空雷达站全部联网统一反应,这就是最早的北约数据链LINK1。此后美军各大军种都有了自己的数据链。最后进化出来LINK16这种美军各大军种和北约盟国统一的高速数据链。军用数据链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和密钥。如果出现本方战机和舰艇叛逃或者被对方俘获,数据链和敌我识别系统都会立即全部更换。第二,军用数据链可以高速传递海量的信息。当今的数据链基本都是依靠天基卫星系统和高速光缆等方式传递。像弹道导弹打航母这种先进战法,离开了高速数据链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因此高速军用数据链是当今军事
的制高点之一。量子数据链将是未来数据链的主要模式。第三,军用数据链其实就是一种非常难以摧毁的复杂网络体系。单纯阻断任何具体链条,并不可能影响整个数据链继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