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行山你需要武装到脚趾
行至冬季林间,无论登山者穿着多么昂贵的登山鞋,外底的防滑系数如何之高,只要踏入枯枝败叶之间泥褐色的冰面,都会从心底里呼唤脚上能有辅助行走的装备。
冬季的森林充满欺骗性,也许山脚下阳光灿烂,林间的水气却会凝结成阻碍行走的坚冰。图片来自:p>
Mad Bad上传的《Funny People Falling on Ice Compilation》湿滑路段还只是冬季行走山野的窘况之一,当温度和水气都满足条件时,落雪便会不期而至。雪的出现给行走增添了乐趣,也为登山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使穿上羽绒衣裤,脚上套了两双羊毛袜,若没有必要的腿部防护,无孔不入的雪也会倒灌进入鞋中,让双脚寒冷刺骨。
在山脊或迎风坡,柔软的积雪可能很深厚,轻轻踩踏便会陷入其中,留下一连串深脚印。
冬季行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湿滑路段站立不稳;行进时鞋靴进雪;积雪太厚导致迈步困难。这时候,装备的价值便真正反映出来:链式冰爪、雪套、踏雪板,这些基本的装备能解决以上困难。反之,装备不当的行山,每一步都会成为疼痛的考验。
Faber Snowshoes上传的《How to snowshoe》冬季行山,对技术和装备都有了新的挑战和变化。走进山野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脚下的土地。湿滑路段应对
LindaMarieAnson - DeviantArt在踏入冻土和结冰路段时,鞋底打滑的现象会愈发严重,登山鞋的外底防磨无论宣传得多么先进,都缺乏能嵌入冰面中的行走能力。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橡胶制品在冰面上只能提供微弱的摩擦力。面对湿滑,只有钢铁才能提供稳定持久的抓地能力。
链式冰爪——攀冰和技术攀登所使用的技术冰爪并不适用于长时间的行山,是因为徒步行山的路段更为综合,支持这类冰爪使用的湿滑路段只是间或出现,如果全程使用,在岩石干燥路段很快就会让人感到疲劳。而链式冰爪方便穿脱,轻量化,并提供行走时足够的抓地能力。
由于前掌是最先接触地面的部位,也是身体重心首先转移的位置,因此11齿链式冰爪的前掌形成两个三角区域,提供核心牵引力。
TreeLineBackpacker.com弹力穿戴系统——冬季行山时路况较为综合,既有冰岩混合路段,也有裸岩路段,既有冻土也会遭遇积雪,因此冰抓的穿脱要求方便快捷,这也是采用弹力穿戴系统的原因。
弹力设计是为了方便穿脱,这在行走时很重要。传统的技术冰爪穿脱繁琐,很难适应冬季行山多变的路况。动图来源:
KahtoolaIncs channel上传的《Microspikes》固定链条——链条连接了牵引系统和固定系统,关系着链式冰爪
链式冰爪应用——泥泞湿滑路段、林间结冰地带、冰河行进......在冬季行山时遭遇任何让人站立不稳的路面时,链式冰爪都是最有力的武器,它会牢牢抓住冰面,提供行走的动力。
动图来源:Emanuele Zenatti上传的《Test Ramponcini Nortec》除了应对湿滑路段,当登山者在深雪路段行走时,也需要保持足腿的干燥舒适和行进的迅速安全。冬季积雪与烂泥路面
Fun Colorado Hikes.com在积雪之中行进,最恼人的就是可能倒灌进入鞋靴中的雪。鞋靴进雪后在体温的加热作用下会弄湿鞋袜,不仅产生不适感,潮湿的环境也可能会引起冻疮,如果环境和温度过低,还将增加冻伤风险。此时雪套的配备便显得很重要。
雪质疏松时,由于人的重量,脚部没入雪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图片来自:imagesofrmnp.com
在南方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山区潮湿泥泞,虽没积雪,但行山往往是趟稀泥的过程,此时也需要对腿部进行保护,防止鞋靴进水。
雪套——雪套(Gaiters)也称为脚套,是一种提供腿部防护的装备,可以化解雪或者稀泥进入鞋靴的尴尬,让保持足部干燥成为可能,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的摩擦保护。
雪套结构——雪套结构并不复杂,总的来说就是实现对足部以及部分腿部区域的紧密包裹,如下图所示:
材质:针对剧烈活动,小径雪套采用制作软壳所用的超细纤维,这种材质能够给大家提供灵活性和弹性,同时透气性也更佳。
材质:针对山区艰险环境,长筒雪套采用耐磨结实的防水材料,比如过胶尼龙、涂层尼龙,以及和技术外壳一致的层压防水透气面料材质,兼具防风、防水和透气性能。
雪套应用——行走时溅落的雪花会融化,假如没有雪套,融化后的雪水会流入鞋中,或者直接在鞋内融化,正是雪套的保护作用让登山者在深雪行进中保持足部的干燥舒适。
从膝盖到足部,雪套形成全方位的密闭空间,即使踩在很深的雪中也不会形成倒灌,抵御了积雪的入侵。同时,雪套还能提供防水,让频繁接触冰雪的腿部和足部不那么严寒。
雪套提供的密封性能保持腿部和足部干燥。图片来自:snowshoemag.com
有时冬季的深雪路段,频繁的趟雪会加速消耗体能,同时大雪覆盖了地面,也覆盖了其下的危险,此时仅仅使用雪套做防护还远远不足。冬季深雪路段
遭遇深雪时,除了穿戴雪套,还需要用另外一种更专业的装备——踏雪板。踏雪板能带来雪地行走的便捷,拯救雪中的双腿。动图来源:REI上传的《How to Choose Snowshoes》
踏雪板——踏雪板也被称作雪鞋(Snow Shoes),其诞生便旨在将双脚从雪中解放出来。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居民来说,踏雪板是一种用编织物制作的传统雪地行走辅助设施,随后逐渐演变为一种户外装备。
传统踏雪板的发明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但一直延续着简单的设计,图为二十世纪30年代使用踏雪板的北美居民。图片来自:classicoutdoors.ca
今天的踏雪板使用了现代材料,更多的细节设计方便冬季户外运动的使用。图片来自:army.mil
现代踏雪板由三部分所组成:底部齿状的牵引系统提供抓地能力;固定系统连接鞋靴;框架结构则提供了雪上的浮力。
雪地行走时,人体体重能够给大家提供一定的防滑牵引力,但更多的牵引力来自于踏雪板上类似冰爪的齿状牵引系统,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前齿:附着在固定系统下方的齿状冰爪,是踏雪板牵引力的来源。
固定系统——为减少压力,缓解双脚陷入雪中,通常踏雪板都较庞大,因此行走时的固定很重要。最早的踏雪板将脚与踏雪板捆绑在一起,在任何情况下都紧密连接,弊端是导致雪附着在足部和腿上。
现代踏雪板采用旋转固定系统,将鞋连接在一个可以上下旋转90度的金属杆上,这使得踏步时鞋与踏雪板会暂时脱离。形成一个可以抖落散雪的空间,也能减轻腿部疲劳。
The Adventure Junkies.com此外,固定系统上还有一个称为脚跟支架(Heel Lifts)补充设计,目的是为脚跟部位提供稳定舒适,也为了在陡峭地形时提供额外的掌控力,是应对陡峭地形时的辅助选项。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取决于踏雪板的材质,现代踏雪板多采用铝框架结构和复合塑料框架两种,前者结实耐用,后者则更轻便。铝框架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寿命都超越塑料框架,两者提供的浮力并无区别。
徒步踏雪板:通常适用平坦浅雪地形。采用铝框架结构或者复合塑料框架,配备简单牵引系统。
针对松软的雪面,踏雪板提供了“雪上浮力”。图片来自:GearJunkie
踏雪板是冬季出行山友应思考尝试的一种装备。图片来自:akioota-navi.jp
此外,牵引系统的冰齿牢牢抓住地面,即使是硬雪地形或者冰雪混合地形,踏雪板也能轻松实现快速行走。
即使硬雪地形,踏雪板也提供抓地能力,方便迅速稳定的行走。动图来源:REI上传的《How to Choose Snowshoes》
四季更替带来行山环境的变化,也为登山者的装备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冬季的山野,链式冰爪解决了行走湿滑路面的后顾之忧,雪套和踏雪板让登山者在深雪行进时灵活自如。合适的装备让登山者武装到脚趾,在冰雪的世界中如履平地。你有哪些很棒的冬季行山经验?
《冬季帐内烹饪,温暖与危险并存》——关于冬季户外烹饪的安全指南。(全文完)